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本年度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委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不仅克服了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种种困难和不便,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提升党性修养,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把锤炼党性作为终身课题,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注重校院两级的理论学习,遵守政治纪律,具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没有无故缺席理论学习现象。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自身修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贯彻和落实上级决策和部署,制订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各项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研究氛围,坚持实行重大事项党委会和党政联席决策制,学院上下民主氛围和团队意识较浓。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主动深入师生中调查研究,工作效益有较大提升。
二、努力践行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学院工作不断进步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20年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适应新的形势,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按照《宿州学院线上教学课程授课计划》要求,做好线上教学工作。通过“MOOC”、“智慧教学系统”等多个形式和平台,构建线上课程教学系统,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习、答疑、作业、测验)、师生实时互动的同步课堂、直播教学等功能。为保证教学质量,多次召开教学会议,部署安排,责任层层压实;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教师培训;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试课、听课、评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秩序井然。据统计,疫情期间我院听课总数共占全部开课课程的92.43%,被听课教师数占全部开课教师总数的 79.33%。线上教学整体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基层教学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本学年组织开展了数十场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相关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观摩和研讨交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基层教学组织全面调整和优化,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由原来的四个教研室并构成三个教研室,教研室主任既是教学和科研骨干也是党建带头人,基层党建得到空前加强。
3、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
2020年,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恢复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招生的申请;同时谋划新闻学专业和网络媒体专业的大类招生;汉语言文学专升本恢复招生;网络新媒体专业办学条件进一步成熟,专业结构整体进一步优化。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完成了省级专业评估。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实施顺利,本年度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包括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1项、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7篇。
4、人才队伍建设更上一层楼。组织召开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会,制订了人才引进、进修计划;鼓励、宣传和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制度,博士工程效果进一步彰显。本年度挂职、访学人员2人,考取国内外博士各1人;本年度调整教研室设置与人员安排,使师资力量与学科专业更加契合,增强了专业力量。学历学位提升和职称评定工作常态推进,晋升副教授、讲师各1人。1人荣获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
5、再次成功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本年度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1项(这是在近几年获得的第四个国家社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1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3项,校级重点项目1项,校级平台项目3项,总经费37.5万元。获批横向项目1项,经费10.5万元。获批教研项目31项,其中省级质量工程15项,校级教研项目16项。共计发表教科研论文13篇,其中二类1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举办学术讲座10场。
6、实习基地建设有质的突破和进展。学院与小马科技,甜甜圈传媒等近20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和凤凰传媒北京教育科技集团初步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如果顺利,今年暑假将有第一批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实习。圆满完成了2021届学生实习动员与派出工作。
7、对外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参加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参加全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和第二届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理论与实践工作营,与黄山学院文学院进行学科与专业建设交流学习研讨,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学子举办学术讲座等,这些活动拓展了办学视野,促进了师生成长。
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办学宗旨,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部门机构的互动协作,充分发挥高校的独有的文化引领作用,对促进地方良性的文化生态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院坚持以宿州文化研究所、皖北方言文化研究所、赛珍珠研究所(三平台)、和(宿州学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孟二冬传统文化和精神研究中心(二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一是利用暑假期间主动出击,走访宿州市宣传部、文广新局、电视台、工会、妇联、宿州市高新区、博物馆、埇桥区文史委军管局等多家单位,了解痛点,寻找合作机会。最终与宿州市文广新局签订横向项目“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项研究。这个项目前期成果《宿州非物质文化产遗产保护条例》初稿已经形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阶段。
二是以平台为依托的科研基本立项紧盯地方文化建设。如:20年成功立项的四个项目分别是:“新媒体视域下宿州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研究”、“活态”理念下皖北民间艺术泗州戏的传承发展研究、“宿州学龄前儿童方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分析”。在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上,周勇提交论文《唐代泗州治所新证》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
三是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和成为宿州文化智库成员。如长期担任宿州市“庆七·一”暨“青春助力小康梦”主题演讲比赛等类似比赛的评委;宿州市委党校职称评定评委库人选。文学院教师在由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石亚萍带队,赴滁州、界首、临泉等地考察调研。
四、廉洁自律
作为一名二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抵制各种腐败现象,自觉认为没有违规、违法的现象。
五、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不足。
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处于逐步退化的现象,对现象和事物不再有浓厚的兴趣和解决的动力,有松懈现象。
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工作上满足与常态化,缺少开拓创新的劲头。学习不踏实,时间被日常琐事所占据,不能系统地学习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处理事情站位不高。
(二)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努力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问题,还要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有德有才的大家认可的机关人员,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2、工作中要能吃苦,求真务实,提高效率。还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把心思用在具体工作上,把精力放在具体干事上。经常反思自己,做到常学,常思,常用。
2021年3月18日